麻將知識大全:歷史起源與趣味術語
麻將是一款風靡東亞的經典桌遊,而在台灣,它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價值。透過了解麻將的起源與獨特術語,讓我們更深入體驗這款遊戲的魅力。
麻將的歷史淵源
關於麻將的發展歷史眾說紛紜,其中最廣為接受的說法之一,是它源自江蘇太倉縣的一場「打麻雀護糧運動」,並逐漸演變成今日的麻將遊戲。
有趣的麻將術語與隱喻
在麻將對局中,許多牌型與數字都蘊含特殊的俗語與隱喻。例如:
- 「總統府」指的是「7條」,而「烏魚子」代表「8筒」。
- 「掛了羊頭賣狗肉」對應的是「南」,「櫻桃小口帶把刀」則是「紅中」。
- 特殊牌型「十三幺」,需集齊所有字牌以及一萬與九萬。
- 「聽牌」表示玩家只差一張牌就可胡牌。
麻將特殊和牌方式
- 「搶槓胡」:當對手選擇加槓時,若該牌正好讓其他玩家胡牌,則該玩家可直接胡牌。
- 「海底撈月」:若玩家在最後一張牌時摸到自摸胡,則可獲得額外的加分。
- 「天胡」:莊家在發牌時就已經組成胡牌牌型,無需再摸牌,即可立即胡牌。
- 「地胡」:閒家在第一巡輪中自摸胡牌,這種情況下也能獲得特殊加分。
- 「門清」:玩家未吃、碰、槓牌,完全靠自摸組合出胡牌牌型,這種打法可獲得額外獎勵。
- 「大四喜」:玩家收集東、南、西、北四組刻子或槓子,便能胡牌,屬於極為罕見的高分牌型。
- 「小四喜」:玩家擁有東、南、西、北三組刻子加上一對將牌,也可成為胡牌條件。
- 「字一色」:全副牌皆由字牌(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中、發、白)組成,這是高難度的牌型。
- 「清一色」:所有的牌都是同一種花色(萬、條、筒),可獲得額外獎勵。
- 「七對」:玩家手中組成七組對子的特殊胡牌方式,這種牌型較為罕見,分數較高。
希望這些麻將知識能讓您更加了解這款遊戲的文化與趣味性,提升對局樂趣!
◀ 返回
|